学机器人之识,品机器人之风,悟机器人之理

--记少26一次机器人讲座

更新日期: 2021年1月4日 上午11:02      阅读  5847  次

       2020年12月29日,科技课的时间,我们有幸听了pt老虎机:航空航天大学刘荣教授的讲座,唯一遗憾的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无法与刘教授现场学习,只能在线上进行这次讲座,虽然形式与以往不同,但收获还是一如既往地大。

       科技课前,少26全体同学早早来到校史馆,等待着讲座的开始,上课铃响后,少26A班庄梓钊同学作为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刘教授,并宣布讲座开始。刘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机器人的定义,在这之前我们对机器人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有人说机器人是可以活动、编程的类人型机器,还有人说它是有智慧的,可以与人交流的机器。而今天,我们得到了新的定义,刘老师告诉了我们:美、日、中三国对它的定义。美国的定义偏重工业和自动化,微微落伍于时代——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通过可编程序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日本的定义也是如此——一种带有存储器件和末端操作器的通用机械,它能够通过自动化的动作替代人类劳动。我国对它的定义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有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与协调能力这种四个能力,是一种高度灵活的自动化机器。

       紧接着,刘教授给我们讲了机器人的发展史,从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首次提出“机器人”这个概念并取名“Robot”,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发明了第一个机器人,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第一个工业机器人“VERSTRAN”……2002丹麦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Roomba,到2012年我国的大疆无人机,短短100年时间,机器人从提出到制造,从制造到改良,竟然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而在这一代又一代的机器人发展背后也代表着技术一步一步的进步与科研人员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忙碌,100年就可以有这么大的改变,那100年后又会怎样?我们无法推测,但我们可以做得就是努力读书,争取在将来参与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去。

       然后刘老师为我们放了一个小视频,介绍了目前机器人的种类和发展状况以及最前沿的科技。这次展示了五种常用的服务类型机器人,有救灾先锋的消防机器人,还有挽救生命的手术机器人,它们帮助人们减少劳动,方便生活,有时甚至能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在这背后,有无数的科研人员为此呕心沥血,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人。

       最后,刘教授详细地讲解了机器人的构成,我们知道了机器人虽然外形简单,但是,内部是需要很多的装置的。分别是机械结构、驱动装置、传感器、控制器、动力源。老师还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发动机器的电机类型与工作方式。之后还讲了传感器,没想到看似普通的视觉传感器中竟然包括了镜头、感光传感器、模数转换器等一系列复杂的结构。短短不到一百年的历程中机器工程竟然发展得如此先进,令人叹为观止。

       这场讲座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机器人,对每一项发明研究后的科研工作者也更加的敬佩,希望以后可以组织更多这样的活动。

文字:少26B班陈子非 范文 刘霁元 杨昊鸣 张家齐
图片:胡子默老师  审核:徐东良老师 胡珊兰老师

  • 讲座现场1
    讲座现场1
  • 讲座现场2
    讲座现场2
  • 讲座现场3
    讲座现场3
  • 讲座现场4
    讲座现场4
  • 讲座现场5
    讲座现场5
  • 讲座现场6
    讲座现场6